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如何正确解读糖尿病实验室检测报告?

糖尿病,这位“甜蜜的沉默杀手”,其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为血管病变,可细分为大血管病变(如影响心血管、脑血管、肾动脉等,易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病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眼部病变、神经病变)。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攀升:从1980年的不足1%,到2015~2017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已上升至11.2%。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易饥饿、视力模糊及疲乏等症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90%。除了临床表现外,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测。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报告。

清晨的“基础代谢成绩单”: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2小时未进食,可少量饮水,避免茶或咖啡)后测得的血糖值。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评估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关键指标。其正常参考范围为3.9~6.1mmol/L。若伴有糖尿病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而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则可能为空腹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需引起警惕。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应小7.0mmol/L。

耐糖的“压力测试”:餐后两小时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后两小时测得的血糖值。其正常参考范围为小于7.8mmol/L。若伴有糖尿病症状且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若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而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则可能为糖耐量减低,属于糖尿病前期状态,需引起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目标应小于10.0mmol/L。

3个月的“血糖记忆卡”: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的产物,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不受血糖暂时性波动的影响,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金标准”。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结合高血糖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糖尿病。HbA1c小于7%表示糖尿病控制良好;小于10%则提示糖尿病所致血管并发症风险较高。但需注意,贫血等情况可能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需综合其他指标判断。

胰岛功能的“探测器”:胰岛素、C肽

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胰岛素检测有助于了解胰岛细胞功能。正常人在空腹时胰岛素分泌量较低,进食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大量分泌以降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释放试验始终处于低水平。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可能正常,但分泌高峰延迟。C肽与胰岛素同源,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检测C肽能更准确地反映胰岛细胞功能。

除了以上重要指标外,还有一些常用指标如随机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白蛋白及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等。随机血糖≥11.1mmol/L且具有临床症状者也可诊断为糖尿病。OGTT能评估身体在面对大量葡萄糖时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调节情况。糖化白蛋白反映2~3周血糖平均水平。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识别部分1型糖尿病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尿糖检测已不再是主要诊断手段,因其准确性不如血糖检测。现在主要用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进行血糖检测前,请保持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刻意节食或暴饮暴食。进行OGTT时,请按规定时间和速度喝糖水。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空腹血糖检测时不建议服用降糖药物;OGTT检测期间不能进食或服用降糖药;餐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正常服用降糖药。

总之,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工具。通过定期检测血糖和相关指标,结合科学的自我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若您或家人有糖尿病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检测。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糖尿病的困扰,拥抱健康生活!


版权所有: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