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糖尿病人日常监测血糖的两个核心指标。那么,这两个指标中哪一个升高对身体更不好,更容易引发并发症呢?
空腹血糖
定义:空腹血糖是指在至少8小时内没有进食(可少量饮水)的情况下,通常选择早晨6-8点进行检测的血糖值。最佳检测时间为空腹8-12小时后。
意义:空腹血糖能够反映前一天晚上用药对夜间至次日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从而指导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物的用量。
危害:空腹血糖升高,也称为基础血糖升高,意味着肝糖输出维持血糖的基础状态受到影响。它不仅直接影响餐后血糖的水平和升幅,还体现了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升高预示着胰岛功能受损,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整体血糖控制不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即使餐后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升高仍需治疗。
控制目标: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病友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建议为4.4~7.0mmol/L。具体控制目标需根据年龄、预期寿命、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调整。
餐后血糖
定义:餐后血糖通常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意义:餐后血糖能够反映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进食量与降糖药物用量的匹配程度;同时,它还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胰岛β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爱奥乐血糖仪
危害:餐后血糖升高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性远高于空腹血糖。研究表明,血管内膜中层厚度随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而增加。即使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餐后高血糖也已经开始对心血管造成危害。此外,餐后血糖升高是血糖波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甚至可能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血糖波动越大,并发症来得越快,死亡风险越高。
控制目标: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病友的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建议为<10.0mmol/L。具体目标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结论
在糖尿病治疗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达标都至关重要。只有两者都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才能有效减少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糖尿病病友应密切关注并合理控制这两个血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