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领域,高血糖和糖尿病常常被人们提及,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实则它们有着诸多区别。
从定义范畴来讲,高血糖是一种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它可能由多种临时性因素引发,比如一次性进食大量甜食、过度紧张焦虑,或是刚经历剧烈运动后,身体应激使血糖瞬间升高。而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导致血糖长期居高不下,通常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且伴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谈及病因,高血糖的诱因较为短暂、直接。饮食过量高糖食物,身体短时间内无法快速代谢,糖分就积聚在血液中;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激素失衡,促使肝糖原大量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糖尿病成因则复杂得多,遗传因素占了重要一席,若家族有糖尿病病史,后代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是“帮凶”,过多脂肪细胞干扰胰岛素正常作用;还有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胰岛功能也跟着变差,都可能诱发糖尿病。
在症状表现方面,高血糖若由突发因素引起,可能仅出现短暂头晕、心慌,一旦诱因解除,症状很快消失。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往往持续且渐进加重,除“三多一少”,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视力模糊,这是长期高血糖侵蚀血管、神经,影响身体各器官正常运转所致,如高血糖致使眼部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发视力问题。
危害程度上,偶尔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相对轻微,身体调节机制可慢慢将血糖拉回正常水平。糖尿病却像一颗“定时炸弹”,长期血糖失控,会加速心血管病变,引发冠心病;对肾脏,可致肾小球硬化,最终走向肾衰竭;还会让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二者,处理方式各异。高血糖只需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血糖通常能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大多需终身治疗,除生活方式干预,还得依据病情,规律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防止并发症。
了解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精准守护健康,在血糖异常的苗头刚出现时,就采取恰当措施,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