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调控血糖的方法中,运动堪称“性价比之王”。它无需花费金钱,没有副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预防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无论选择早上、下午还是晚上运动,都对控制血糖大有裨益。不过,若能在以下两个特定时间运动,降糖效果可能会更为显著!
下午运动:把握黄金时段,高效控糖
2023 年《糖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若想降低胰岛素抵抗、更好地掌控血糖,下午运动相较于早上更具优势。而且,早餐后进行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虽能控制早餐后血糖,但这种益处难以延续到午餐之后[1]。
1)最佳运动时段
午饭后1小时(从吃第1口饭开始算):此时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还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1]。
傍晚 17 - 19 点(建议晚餐后 30 - 60 分钟):在这个时间段运动一次,就能有效改善夜间血糖状况[1]。
2)适宜运动类型
下午是运动的黄金时段,既适合进行抗阻运动,也适合有氧运动。多项研究显示,下午开展力量训练,对青年男子力量、体成分和血清代谢物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2]。这是因为下午时,人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体力也更加充沛,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都处于较佳状态,许多竞技体育赛事安排在下午进行,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到了傍晚,身体的适应能力达到最强,肌肉柔软,肌肉力量和身体利用氧的能力都达到顶峰,此时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长跑等强度较高的运动再合适不过。
晚上运动:开启健康新节奏,收获多重益处
一项涉及近 3 万人的研究显示,肥胖和 2 型糖尿病患者在晚上 18 点后进行中等至剧烈运动,比在早晨和下午运动获得的益处更大[3]。此外,晚上运动还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1)最佳运动时段
晚饭后 1 小时:此时血糖正处于高峰,运动能有效消耗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睡前 2 小时(晚上 19 - 21 点):在这个时间段运动不会影响睡眠,而且此时人体血中胃饥饿素浓度较低。
2)适宜运动类型
晚上身体的柔韧性更好,适合进行跳舞、练瑜伽等运动。睡前做一些舒缓的拉伸运动,还能帮助放松身心,促进睡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晚上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控制在 30 分钟左右为宜,否则可能会影响消化和睡眠。另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进行快跑、高难度瑜伽等运动,以免损伤关节,建议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糖友运动,牢记三大要点
1)运动前测血糖,确保安全无忧
运动前血糖水平应保持在 5.0 - 13.9 mmol/L 之间。若运动前血糖<5.6 mmol/L,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含 10 - 30 克碳水的食物,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4]。同时,要注意避开低血糖或高血糖风险时段,并且和药物作用峰值错开[4]。
2)避免空腹运动,谨防低血糖
尤其是清晨刚起床时,是心脑血管事件(如脑梗、心梗)的高发时段。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的糖友,应尽量选择在下午或晚上进行运动。如果选择在上午运动,建议安排在 10 点以后。
3)上养成规律运动习惯,维持健康状态
为了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有氧运动间隔最好不要超过 2 天,每周至少运动 3 - 7 天[4]。抗阻运动可以隔日进行一次,每周进行 2 - 3 次[4]。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如果一次无法坚持 30 分钟,每次运动 10 分钟,一天累积达到 30 分钟也是有益的。
运动是改善健康的良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能让降糖效果事半功倍。你更喜欢在什么时间运动呢?今天,你运动了吗?
参考文献: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6): 616-647.
[2]Racinais S. Different effects of heat exposure upon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10 Oct;20 Suppl 3:80-9.
[3]https://doi.org/10.1136/bjsports-2016-09682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 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1):16-139.
[5]姜关祎清,吴伟华.不同运动方式对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影响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2,31(0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