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病友而言,血糖的有效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重中之重。当血糖水平超越特定阈值时,可能预示着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一般而言,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0.0mmol/L,这一范围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然而,除了上述血糖标准外,还有三个关键的血糖值常被糖尿病病友忽视,它们同样对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一、4.4mmol/L:血糖波动的警戒线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持续性高血糖。血糖波动幅度越大,并发症的发生速度可能越快,死亡风险也相应提高。
日间血糖波动:一天中血糖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当日最高值-最低值)应控制在4.4mmol/L以内。若经常超过此值,建议及时就医,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正常参考值应小于2.2mmol/L。计算公式为:[(A-a)+(B-b)+(C-c)]/3,其中A、B、C分别代表一日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a、b、c为相应的餐前血糖值。
以下三类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过大:胰岛功能较差者、年龄较大且病程较长者、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者。
二、3.9mmol/L:低血糖的警戒线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低血糖的危害甚至超过高血糖。
低血糖定义:无论餐前还是餐后,血糖低于3.9mmol/L即视为低血糖。
易感人群: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者、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血糖控制目标过严者。
低血糖的常见表现包括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严重时可能出现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甚至昏迷。为预防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控制空腹血糖不低于4.4mmol/L,并随身携带糖类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三、13.9mmol/L: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警戒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特征为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警戒值:无论餐前还是餐后,血糖超过13.9mmol/L即应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于使用SGLT-2i降糖药的患者,血糖超过11.1mmol/L也应提高警惕。
诱发因素: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中断治疗、饮食不当、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表现包括发病前的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失代偿阶段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以及晚期的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昏迷。若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立即就医。
综上所述,糖尿病病友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一旦发现血糖值超过上述“警戒线”,应尽快就医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