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并非简单地将三餐食物分出一部分留到三餐之间和睡前食用(即加餐),而是一种在保障每日总能量摄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分配进食次数与食物量,实现健康饮食目标的方式。合理分餐对于保护和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分餐呢?
分餐的好处
削峰: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当每次进餐量过大时,身体消化吸收速度快,容易导致餐后血糖急剧上升。而分餐通过减少单次进食量,使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更为平缓,从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避免血糖短时间内大幅波动。
去谷:避免血糖过度下降
在餐间进行少量加餐,能够为身体持续提供能量,防止血糖下降过低。这不仅有助于减轻饥饿感,减少因过度饥饿引发的暴饮暴食,还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让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的血糖状态。
长期益处: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长期坚持适时、适量的分餐方式,通过削峰和去谷的双重作用,可显著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胰岛B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重要细胞,负担减轻后,其功能得到保护和提升,进而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维持血糖的长期稳定。
科学分餐的5个方法
1. 如何加餐
加餐的核心原则是在每天总能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将一日三餐改为三次主餐加三次或者两次加餐的少量多餐模式。不同身体状况的糖尿病患者,加餐食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高饱腹、低能量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牛奶等。这些食物既能提供一定的饱腹感,又不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适量选择粗粮主食外,还可摄入一些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鱼虾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加体重和改善身体营养状况。
2. 加餐的时间
加餐时间的选择十分关键,最佳时间段为9:00~10:00、15:00~16:00、21:00~22:00。一般建议在餐后2~3小时进行加餐,此时上一餐摄入的食物已基本消化,血糖高峰开始下降。此时加餐既能避免餐后血糖过高,又能预防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维持血糖的平稳波动。
3. 最佳加餐食物
加餐食物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低脂肪、高膳食纤维、优质蛋白类的食物,具体如下:
主食类:粗粮制作的主食,如全麦面包、玉米、燕麦片等,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
奶制品:低脂奶制品,如无糖牛奶、酸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且脂肪含量较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肉蛋类:鸡蛋、瘦肉、鱼虾等,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其他:豆腐、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柚子、草莓、苹果、西瓜等)、蔬菜和坚果等也是不错的加餐选择。
如果加餐食物想换成零食,需遵循以下4个原则:
天然、无加工或少加工:尽量选择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度低的零食,减少添加剂的摄入。
不升高血糖:选择不会明显升高血糖的食物,避免因食用高糖零食导致血糖波动。
低糖、低盐、低油脂、少添加剂:控制零食中的糖、盐、油脂含量,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计入总能量:一定要将零食的能量计算到一天的总能量当中,不能随意食用,以免总能量摄入超标。
4. 加餐加多少
以下是一些常见加餐食物的参考量:
主食类:粗粮饼干2~4块,粗粮饼或者馒头50克。
奶制品:无糖牛奶或者酸奶200毫升。
肉蛋类:鸡蛋1个,牛肉干或者豆腐干50克。
坚果类:开心果、大杏仁、花生仁每次10颗,夏威夷果每次6颗,核桃仁每次2颗,任选其中一种。
水果类: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新鲜水果50~100克。
5. 加餐注意这3点
加餐不加能量:加餐是在每天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从每日三餐的能量中分出一部分作为加餐,一般为三餐食物能量的1/3,而非在正常一日三餐后额外增加食物。如果正餐不减少食量,又进行加餐,会导致一天总摄入量超标,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加餐需要定时定量:定时定量地加餐有助于身体形成规律的饮食节奏,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不定时又不定量地加餐,以及过度饥饿或过度饱胀等情况,这些都会导致血糖波动,不利于健康。
加餐要注意隐形糖: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食物不甜,就没有糖分,可以随意加餐。实际上,许多不甜的食物也隐藏着大量隐形糖,如芝麻糊、土豆、芋头等高淀粉蔬菜。因此,在选择加餐食物时,要仔细查看食物成分表,了解其糖分含量,避免因摄入过多隐形糖而导致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