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正威胁工作年龄人群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已成为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头号杀手”。它不仅会逐步侵蚀患者的视力,更会严重干扰日常生活,甚至引发精神抑郁,对心理健康造成重创。不过,别慌!以下四个方法能助你有效远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威胁。

一、打破认知误区,科学认知疾病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首先要走出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视力正常就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大错特错的。

在疾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这绝不意味着眼底安然无恙。我们的眼底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即黄斑区。若黄斑区未出现出血或渗出,视力可能不受影响,患者也难以察觉,然而周边网膜可能已悄然受损,此时就应开始治疗。

临床上,不少糖尿病患者因视力良好而忽视眼科检查,等到视力下降时,往往已形成严重的眼底病变,此时治疗也难以挽回视力,这是医生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二、全面管控指标,降低发病风险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和血脂紊乱是主要危险因素。而血糖控制是可改变的关键因素,高血压的强化治疗和血脂的有效管理能够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各类降糖药物通过持久平稳地控制血糖,可有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发病风险下降24%~37%。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血的主要诱因,也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直接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当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升高时,也容易诱发视网膜病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需要重点关注血脂指标,患者应根据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因此,糖尿病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治疗,全面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从源头上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三、定期筛查,早诊早治是关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一旦发展到晚期,视力通常会不可逆转地下降,甚至导致失明。定期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有助于及早诊断疾病,及时开展治疗。研究表明,及早筛查和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风险降低50%~7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专科筛查项目丰富多样,包括视力(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超声检查等。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眼底的具体情况,为其安排合适的检查项目。

对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至少每1~2年筛查1次;首次眼底筛查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也需定期筛查。若已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频率需遵医嘱,可能每年需筛查2~4次。建议糖尿病患者就诊时,主动询问医生下一次筛查的合适时间。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为单侧发病,建议糖尿病患者日常遮住一只眼睛,观察另一只眼睛是否出现视物模糊、扭曲、眼前有黑影飘动等异常情况。

四、合理饮食,摄入护眼食物

富含维生素A或B族、锌、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食物,具有保护视网膜功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不妨在日常饮食中多安排这些食物。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羊肝、鸡肝、猪肝、鸭蛋黄、鸡蛋黄、河蟹、蚌肉、牛奶等;瘦肉、粗粮、麦麸等则是B族维生素的优质来源;牡蛎、山核桃、黑芝麻、茶叶、白芝麻、牛肉富含锌元素;菠菜、芥蓝、苋菜、茼蒿、木耳菜、空心菜、蛋黄、玉米、小米、枸杞等食物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视力急剧下降、视力丧失,或者看东西模糊、扭曲等情况,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已较为严重,应立即就诊,争取尽早诊治,为保存或恢复视力赢得宝贵时间。


版权所有: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